帶你從建筑工地的變遷中
感受新中國的偉大崛起
建筑工地變遷——施工現場篇
從肩挑手扛到智慧工地。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兩腳泥”已成為過去,而今綠色施工蔚然成風,幸福指數持續攀升。
01
從“簡陋破草棚”到“標準加工棚”
過去,幾根木樁和石棉瓦搭建的草棚、一臺簡陋的鋼筋加工機器,就是鋼筋加工棚的全部內容。
現在,由方管、角鋼、鋼板等焊接搭設而成的加工棚,安全系數高,標準大氣又美觀,棚內加工材料和設備分區設置,井然有序。
02
從“鐵鏟小車”到“自動輸送”
過去,攪拌好的混凝土用“鐵鏟加小車”送到施工點,遇到落差較大的情況,采用“吊裝上樓”和“搭滑梯”的方式運輸,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。
現在,混凝土輸送泵車是標配,“上天”“入地”不再難,橫掛天空的輸送泵是工地最靚麗的風景線。
建筑工地變遷——辦公篇
從“幕天席地”到“花園式工地”,從“灰白單調”到“繽紛世界”,建筑人的辦公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01
從“簡易辦公”到“花園工地”
昔日,建筑工地以地為桌,以天為幕。磚砌的辦公室里,一張大桌子,大家圍坐一旁,畫圖和算量全靠手動。
現在,標準化的綠色花園式工地成了標配。工地小花園,一年四季,鳥語花香,在小橋流水中,在花木掩映下,感受生活的韻味。
02
從“輕便行頭”到“舒適工裝”
昔日,建設者們身穿自己的衣衫,一身“輕便”的行頭,戴個斗笠就上陣,“黑灰”是那個時代的主打色,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出現的“工裝”也是材質偏硬,舒適度和透氣性都不好。
現在,一身“中建藍”的工裝,舒適度高、透氣性好、安全指數也極高,戴上印有“CSCEC”的安全帽,是工地最醒目的顏色。
建筑工地變遷——工地生活篇
從石頭壘起的露天灶,到窗明幾凈的星級食堂;從漏雨漏風的木質工棚,到空調衣柜盡有的現代化宿舍……從建筑工地生活水平的提升,我們感受到時代的變遷。
01
從“露天灶”到“星級食堂”
昔日,幾塊石頭支起一口大鍋,從河溝里舀水,露天灶燒一兩個菜,是那個時代“職工食堂”的縮影。
現在,窗明幾凈的職工餐廳、整齊劃一的餐桌、配套齊全的各種設施,完全不亞于星級餐廳,想吃什么我做主。
02
從“工棚”到“公寓”
20世紀80年代以前,宿舍是就地取材的工棚,竹子、木材是最好的原材料,木材、竹竿做梁柱,竹篙砌墻皮,油氈加竹葉做屋頂。
現在,宿舍如同星級酒店,雙人標準間,電視機、空調、熱水器、衣柜、洗衣機,一應俱全,還有夫妻房、探親房,家屬探親很方便。
03
從“露天澡堂”到“獨立衛生間”
昔日,工地沒有浴室,從水井里打一桶水,在井旁直接淋浴,偶爾燒點熱水洗個熱水澡,那是冬日里最期待的事情。
而今,獨立衛生間、淋浴間成為標配,24小時熱水不間斷,隨時都可洗個熱水澡,生活就是這般美好。
選擇了建筑
就意味著風雨兼程
伴隨著祖國的強大與發展
一線建設者的工作生活環境
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
回望往昔
對比今朝
新時代的建設者真幸福
轉載至:北方工程人